纱帽丑(袍带丑)、方巾丑、草笠丑、斜衣丑、时装丑及丑旦等,它们的谱式变化较净角灵活,一般没有角色专用谱式,只分大椭圆(大丑)、小椭圆(小丑)、悬胆形(娃娃丑)、枣核形(武旦)、腰子形、大豆腐块(文丑、方巾丑)等。在底色方面有轻扮、重扮、本脸、揉红、死灰、腊黄等,以区别不同人物身份年龄和境遇。在勾勒线条方面,表现憨直多用通眉、豆眼;表现奸邪用不对称的线条;表现善思者用眉间鸟形纹;表现机警灵巧用尖立眉、小鼻翼;表现老年慈祥用月形寿眉、鱼尾笑纹;表现狠毒煤旦,在额上加一尾蝎子形图案。一般丑旦沿用民间习惯,额旁勾圆形拨火斑,或贴黄瓜片,耳戴红辣椒或炮仗耳坠等。近年的新编历史剧中丑行角色多不勾豆腐块,俊扮,但也吸收传统丑行谱式中的勾勒眉目线条等方法,画吊眉、立眉、三角眼、方块眼、小吊胡等以示人物奸邪、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