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净行脸谱中较有渊源并具独特风格的主要是秦腔和汉调二黄。早期秦腔净行脸谱的原貌,在关中边远地区的民间班社及社火演出中,仍可见一斑。汉调二黄的净行脸谱原貌则更多地见诸周至县以南的一些民间班社及社火演出中。秦腔净行脸谱,一般类别分“大红脸”(关羽、赵匡胤等),“粉红脸”(亦称老脸,卢林、严颜等),“瓦灰脸”(包拯、荆轲等),“大白脸”(纣王、严嵩等),“四页瓦”(秦始皇、敬德等),“通天柱”(徐延昭、张飞等),“五花脸”(马武、单童等),“巴巴脸”(不挂胡子的,如杨延嗣、秦英等),“旋脸”(不对称,额部、颊部起旋的谱式如陈武、潘璋等),“象形脸”(如王彦章、孙悟空、白猿等),“神道脸”(杨五郎、三教等),“女花脸”(如钟无盐、崔秋娥等),“吊吊脸”(如项羽等),“半截脸”(如寥寅、刘彪等)。汉调二黄的分法与秦腔大同小异,它把“四页瓦”称“三页瓦”,把“通天柱”称“寿子脸”或“十字架”,把“吊吊脸”称“吊膛脸”,“麦子脸”有时指“大白脸”,更多地是指肖恩、王延龄一类角色的老粉脸。把“巴巴脸”称“娃儿脸”,把“旋脸”称“歪脸”等。鼻部和眼部的画法也略有不同,比较接近京剧。纵观西安地区净行脸谱,不同于其他剧种的一些例子,如《破宁国》中常遇春用黑花脸而不用紫膛花脸。《诛方腊》中的武松勾净行脸谱,称“单臂佛”。司马师用红四页瓦并且在不同的折戏中有三次变化,包拯、荆轲用铁灰脸而不用酱红脸。肖恩、王延龄为净行扮演用须生扮相。秦始皇用金四页瓦。李克用为粉红脸,左目妆瞎、右目点风。刘瑾不用红花脸而用大白脸。其他如张飞、姜维、王彦章、三教、金兀术等均与其他剧种不同。汉调二黄脸谱也有如下特点,例如在一些谱式的眉心用品较多,在额部用各种“手”形较多。马武的青年时期谱式是红脸红胡子,老年是粉脸黄胡子。郑子明的谱式画一只瞎眼,(老艺人王寿春说是被桃三春踢的,谢新俗则说是被鹰抓的)。—般二黄谱式的黑眼窝比秦腔的小,讲究黑花脸要少带红,凡带红都有说法,例如敬德带红是表示被秦琼打了三鞭。另外姜维额上只画北斗七星,钟无盐只勾火焰,不勾金钱和桃子,均与秦腔不太一样,也有些属于艺人们的特殊创造,例如:老艺人梁金玉(1883-1954)在《梵王宫》中饰花云母郭氏,本属老旦行当,他却开脸谱插耳毛,刻划出一位性格豪放的老年妇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