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腿(或右腿)向前一步,两手掌划开(即山膀)交叉于胸前,身向前略倾,撤左腿,两膀拉开,丁字脚。
右手举马鞭打右后方,顺身举起,抬左腿,收回包脚,左手在胸前勒马缰绳,膀自然伸直,拳头与心口齐。
上身同上马势。两腿横开约二尺宽,脚尖略向里,身子下坐,大腿面平,两膝向外。
划手弓箭势分左右两种。前腿弓,后腿绷,一手握拳撑于弓腿面,—手拉开膀子划手。左右相反。
冲拳弓箭势分左右两种。两腿平行,右腿弓,左腿绷,右拳紧握于腋下,左拳于胸前,自然微直。左右相反。
分左右两种。右手握拳于头上方,左手握拳于左胯侧,左脚着地腿微弯曲,右腿靠左腿弯,脚掌上剐,左右相反。
三花子(花子即云手)是秦腔传统常用的表演程式。常表现人物着急、气愤、激动等情绪。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射戟之前的激动心情;《赵云闯宫》中赵云欲闯宫的决心和大无畏的气慨等等。
基本动作:在“大浪头”的锣鼓中,演员急奔左台口踢腿,扎高势,左手划开,右手提拳,向台中使右转身花子。再迈向右台口,向台中使左转身花子。再迈向台中前方,向台中使右转身花子,右手划开,左手搂带,向台右侧身,坐马势,双脚原地一跳,向左急转三圈,使面花子,右手划开,右手挎箭或大带,亮相,下接唱。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多用于人物得胜,追赶对象,心情激动的下场时。如《马武打馆》中冯彦打败马武追下场;《杀庙》中韩琦追赶秦香莲母子下场;《赵云闯宫》中赵云下场等。滚骗马不但表现人物的心情,更使舞台气氛热烈火爆。
基本动作是:在“擂棰”锣鼓中,从台右前方向下场口急进三步,退后划开“平势”,在“倒脱靴”锣鼓中再进二步,双手向怀内两豁,踢左腿,扎弓箭步,右握拳,左手打右肘和拳,接打右脚外侧,(要打得声音响亮)顺势起右“骗马”转身打右摆腿,起面花,扎“冲拳势”(左手伸拳于胸前,右拳弯于胸侧)起腿包脚,亮相,急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