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表演身段

秦腔表演中的手、眼、眉、身架及势子等,有其独特的风格,贯穿在诸多身段之中,为了避免重复,使人易看易懂,故一并叙述。划手(即“拉山膀”)五指伸展,小指与大拇指成直线。

秦腔表演中的手、眼、眉、身架及势子等,有其独特的风格,贯穿在诸多身段之中,为了避免重复,使人易看易懂,故一并叙述。

划手(即“拉山膀”)五指伸展,小指与大拇指成直线。须生:两手指稍稍分开,高度与眉齐;花脸:两手四指较大的分开,高度与脑门齐;小生:两手四指基本并拢、高度与口齐;旦行:两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向掌心弯曲,高度与乳房齐。

立眉:两眉竖立成倒“八字”形;皱眉:眉头紧缩;动眉:两眉上下慢动、快动,丑行还要两眉一上一下而动。

斗眼:(俗称瞪眼)眼珠至鼻中;转眼珠:左右转圆圈;动眼:眼左右晃动。

身架亦称台步、步法、台架。秦腔各类行当均有不同的身架,特别是须生、花脸的身架。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较夸张,讲究粗犷有力,豪迈端庄。

正生两目平视,胸部挺起,气存丹田。大腿提小腿,逐渐伸展,足尖自然向外稍偏,跷宽落窄,着地有力。两膀自然伸直,前甩不能高过胸部。

花脸基本与正生同,但更为夸张、粗犷。抬脚要略高,落地有声。

老生略挺胸部,腰部微弯,两脚“八字”形,腿稍弯,走时大腿带小腿,满脚落地,腰部随抬腿而闪动,浑身一股劲。紧步(蹉步)时大腿提劲,小腿使劲向前磋动,浑身不能松劲。头部除左右摇动外,紧步多用上下摇动,胡子要像波浪、瀑布一样。秦腔表演艺术家刘锍中、高天喜等在《大报仇·祭灵·启箭》及《烙碗计》、《卖画劈门》中常用此紧步,均有独到之处。

丑行1、鸡步:左手大小拇指伸展中间三指紧握,放鼻子前方,右手成鸡爪形于背后,身子为半蹲坐势,脚为虚丁步。走时脖子与左手前后伸缩,脚步原地踏步,逐渐向前。2、甩步:两膀贴肋,两膝紧并,两手、肘、两小腿左右甩动,头与眼随手左右而视,向前走动。3、横晃步:两膀平抬于肩齐,身横行,肩与手晃动,头眼随手臂而动,腿步横向左或右移动。以上步法多用于丑行人物得意或惊恐时,在“花梆子”中表演。

虎步是须生,花脸等常用的台步。两手划开,或右手拿马鞭等道具,左手按须,两腿坐马势,或丁字脚,走时两膀与两肩自然晃动,两腿原地踏步,逐浙变大步,秦腔传统戏《杀驿》吴承恩持刀上场,《逃国》之伍员持马鞭望追兵,《过巴州》、《太和城》之张飞、孙武子打胜仗以后,肩扛钢鞭的下场等,均用此步。

上一篇:秦腔身段常用的亮相姿势   下一篇:戏曲台步的表演程式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