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风格:分四大类,一是舞台、二是人物、三是动物、四是静物。
1、舞台:皮影戏传统的舞台是用纯白色的布制作成透光性能很强的影幕,幅度一般长为6尺5寸,宽为4尺5寸,搁置在长条案板上。影幕上方两端,用竹棍向后稳稳地连接在立柱上,竹棍用来挂皮影子人。影幕内分前场和后场:案板处为前场,案上有“惊堂木”一块,表演时以示威风;其余为后场,有条理地安排着各种打击乐。
2、人物:“一担箱”的“皮影子人”中总正身为50套:其中能分为两截上身、两只脚、两只手的有48套;另两套是“报信”(即兵卒),身和头连在一起。人头和帽子的搭配规律是:一身三头六帽。人头按老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妖怪(《封神榜》中的)制作,共计人头144个,帽子288顶。
皮影子人服饰分为“大场、中场、小场”。
大场为文官服装:龙靠分青、黄、红、白、黑五色,皇帝穿黄色、幼主穿红色、包公穿黑色、文官穿白色、奸臣穿青色。文武进、道巾、袈裟、红补(县官)、八团(员外)、绣花衫(学生)、黑板(道人)。
中场为武官服装:虎靠、半靠、龙剑僚、车巾(哪咤)、赤身(赤膊)、独脚龙、猴褂、花僚。
小场为旦角服装:龙靠、虎靠、半靠、文武进、黑板、相公装、彩袄、绣花衫。
还有一种叫做“文武进”的服装,男女都有。即服装左右分成文武两种式样,在表现文一边的手指是伸出二指,表现武的一边是掐着拳头。
3、动物:牛皮制作的十种,龙、虎、马、牛、狮、象、狗、鸟、凤凰、麒麟。
4、静物:牛皮制作的十种,堂面(桌椅)、面案(香案)、金殿、点将台、花、轿、桥、城池、船、人马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