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高腔皮影戏的表演特点,极富于“上天入地,放宝擒妖”的夸张手段,因此它的剧目既有传统的历史剧,更有神话剧和武侠剧。仅李述明班和礼山班就有活本子戏300多部,演唱时间最长、表演最夸张的莫过于《封神榜》了。剧本都是梗概式的“活本头”。它是师傅根据历史小说的情节划出“戏路子”和人物出场的顺序以及情绪状态,在演唱时,艺人就是以“本”中提示的人物、场次和情节为纲,去尽情发挥。这个尽情发挥的基础,除了有熟练的艺术实践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外,更多的是要掌握合乎人物历史时代和人物性格的唱词,他们称之为“纲鉴词”。“纲鉴词”可以说是艺人的宝贝,谁掌握和记得的“纲鉴词”多,谁就占据了舞台的主要位置。也可以说,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纲鉴词”就可以自编自创连台本戏。大悟县曾有一个皮影戏班,改革开放后被南方请去唱皮影戏,一唱就唱了四个月,唱“翻了箱”(意思是唱尽了),再没有剧目唱了。对戏班的艺人来说,这是件“丢人”的事。于是大家一商量,由师傅牵头,把唱过的戏剧情节重新巧妙地构思组合成一本戏,人物的名字重新起,地点就用大悟县的“二郎、新城、河口、夏店”,山名就用“礼山、泉水寨、仙居顶、五岳山、娘娘顶”接着又唱了十几天,因那里的群众喜欢这种皮影戏唱腔,仍然是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