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高腔皮影戏主腔曲式,保留了大悟北路子花鼓戏古老的“人声接腔”形式,因此在唱段中的四句唱腔的转换上,形成为“上韵、下韵、半韵、下韵”的音乐结构,在长段唱词中可采取“半韵、下韵”反复的唱法。在情绪转换的地方,可加进一句“上韵”,可起到情绪转换和突出的效果。在人物下场时,有一单句带结束感的唱腔,称为“放溜”。
由于高腔皮影戏的人物角色是严格按照戏曲行当分为“老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泼旦、花脸、丑角、神仙”。因此在唱腔上分为“主腔”和“小调”两部分,除“丑角”和“泼旦”唱小调外,其余都唱主腔;在唱法上,“老生、小生、老旦、泼旦、丑角、神仙”用真嗓子唱;“青衣、花旦”男艺人用假嗓子(边音)唱;“花脸”用脑后音(虎音)唱。
在唱腔效果的要求上,老生唱得文雅、庄重;小生唱得清亮、雅气;青衣、花旦唱得纤细、甜美;老旦唱得苍劲、慈爱;净角唱得浑厚、鲁莽;丑角唱得油腔滑调;仙人唱得虚幻、飘渺。悲腔是各行当在高腔的基调上,旋律唱得较松散,悲伤情绪唱得较深沉。小调是吸收了大悟的各种民间音乐,吸收较多的是北路子花鼓戏、灯歌等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