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军虎表演行当。“五军虎”在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归属“杂”类,是戏班中专门负责武打和翻跟斗的群角演员,现在剧团多称为武打演员,但仍有沿用“五军虎”的称呼。过去粤剧戏班“五军虎”与其它兄弟剧种的武行演员演出职能稍有不同,“五军虎”在舞台演出中只负责武打和打跟斗,不兼演其它任何角色。在传统粤剧表演排场“点将”中,有前、中、后三军,加上左营右营,共为五军;这些武打演员多演这些军兵,且以“虎”来形容其威猛,所以称为“五军虎”。
“五军虎”还有多个别名,一曰“足泵死草”。因为过去戏班武打艺人练跟斗,多在农村乡下的草地练功,翻跟斗需要助跑和发力翻腾,自然就会踩死青草,所以就戏称他们是“足泵死草”。二曰“挞烂枱”。传统粤剧的南派武打,多以实用性的技击入戏,很多火爆的博击场面,经常故意把舞台上的桌椅打烂,以显示场面激烈,表现演员有真功夫和落力演出;观众就以“挞烂枱”作为“五军虎”的美称。三曰“烂棉衲”。戏班下乡演戏,第一晚肯定要演例戏《六国大封相》;而在“封相”中又一定要有“胭脂马”的跟斗表演,所以任何戏班都少不了翻跟斗的“五军虎”,这是当时演出的需要,保证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的薪酬一般不会高,仅能解决温饱不至挨饥受冻;因而就自嘲是“烂棉衲”,虽不光鲜,但颇实用。四曰“虎武师”和虎在舞台上都是寓意威猛的图腾,且在传统粤剧演出中(形)和虎(形)的角色多由“五军虎”扮演,所以就以此赞誉他们是象和虎一样生猛的武打师傅,故美称“虎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