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表演行当。在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归属“生类”。在舞台上专门扮演会武艺或是当武官的中老年男子。根据角色的年龄和身份,分别挂黑色和白色的“三牙绺”或“满胡”。清同治期间,粤剧十大行当进行较大的调整,武生跃居十大行当之首,俗称“骑龙头”,其舞台表演职能并没有改变。清末民初时,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武生依然是挂头牌。直到剧团实行六柱制,武生兼容了正生、大花面、二花面、以及夫旦的部份表演职能。随着粤剧演剧风格的转变,当代剧团中,武生变成了必不可少,而又处于从属地位的岗位。传统粤剧武生除了要熟习南派武技与“扣把”功夫外,还要懂得众多的表演排场和有扎实的唱功。在传统剧目“大排场十八本”中,《四郎探母》和《六郎罪子》都是武生担纲的首本戏,自清末名武生邝新华开始,凡担任正印武生的演员,都要在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中饰演公孙衍,表演独特的“坐车”技巧,这是对武生表演功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