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生表演行当。在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归属“生”类。正生原是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按明代王骥德《曲律》,其中有正生、贴生(原注:“或小生”),这里将正生与贴生相对而言,可见正生应为老生。早期正生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受年龄限制。后来戏曲表演行当分工渐细,以年龄论,老生独立分支;而小生的角色地位在舞台上越来越重要,于是产生了老生与正生混称,正生又与小生混称的现象。
传统粤剧正生一直是属于“生”行,正生扮演的多是中年知书识礼的文士或官宦,都是戏里正派人物,如传统例戏《玉皇登殿》的玉皇大帝,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的吕洞宾,《过江招亲》的刘备等角色。因传统粤剧多为武场戏,故正生相对同归属“生”行的武生(主演武戏)戏份较少,在戏班的地位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粤剧“大排场十八本”中也没有正生担纲的首本戏。清同治期间,粤剧十大行当进行调整,原来的“生”行被细分成武生和正生两个独立的行当。清末民初时期,正生仍然是粤剧十大行当之一,但其地位已排列在正旦之后了。剧团实行六柱制后正生行当扮演的角色和其表演职能转由第二、第三武生兼任,自始,剧团就没有了正生的行当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