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字音的艺术特点

中国戏曲字音既是一种艺术,就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它的特点,否则有许多问题即解答不了。前面介绍“鹤”字的多种读音已经启人思考。

中国戏曲字音既是一种艺术,就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它的特点,否则有许多问题即解答不了。前面介绍“鹤”字的多种读音已经启人思考。在戏曲表演中,常常是听到的字音在字典中查不到,也不是单纯的方言,但在戏曲界却都是认可的。这些由构形原理构成的字音都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特点的。

一、腔调特点。戏曲有一个大的分类,就是声腔分类。在古代有弋阳、昆山、海盐、余姚四大声腔,明清以后,又出现了新的声腔,如梆子腔等。这些声腔都有自己的曲调风格和曲调体系。声腔是腔调的系统化,而腔调来自“四方之音”,它和字音声调密切相关。《中原音韵》载歌北曲《四块玉》者,原是“彩扇歌青楼饮”,而歌者歌“青”为“晴”,谓此一字欲扬其音,而抑之,于是改作“买笑金缠头锦”始叶,正声非其声之谓。这里的“正声”是指声调(阴阳)了,和上面“在南曲,则但当以吴音为正”一语对照,这个“为正”的“吴音”是兼合音乐腔调和字音声调而言。如果我们把最初出现的腔调称为源腔调,把和源腔调相关的方音声调称为源声调,那末,声腔和源声调本质上是一致的。声腔被其他剧种吸收后,会随着该剧种的语言声调改造,不过声腔的风格却相对稳定。所以,戏曲声腔在交流中不权没有被吸收者的音乐完全同化,反而形成自己的体系。这种具有风格性的声腔系统是源声调现象。源声调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声腔的源声调现象是戏曲字音的一个艺术特点是很明显的。

二、剧种特点。剧种的口白与一个剧种的发源地和流行地的语言方音有关,这是人们所共识的,因此,方音成为剧种的一个特点。我们通常把这种具有剧种性的戏曲音韵系统,称为剧白,具体称“某某白”,如“京剧韵白”“温州乱弹白”“越剧白”“昆白”。一种剧白不一定就只一个剧种使用,有的也是同一个地区的几个剧种共同使用,如温州乱弹白就被温州昆剧、瓯剧、和剧等几个剧种共同使用。也有一个剧种同时使用两种剧白的,如京剧有韵白和京白两种。有些剧种因流行地域的不同,不同剧团和流派存在内部差别,如上海越剧团因受上海音影响,和浙江一带的越剧团口音有细微差别。还有的剧种因流行地和发源地不同,新的口音取代了老口音。但这些情况都不会改变戏剧字音的剧种特点这个规律。剧种语言的方音性主要是指元音和辅音的音质区别和声调的调型、调值区别,至于声韵调的配合和分韵类别,则要以中州韵(包括《洪武正韵》在内)为准。由于方音和中州韵的音质差异,也影响到具体剧白的音节配合,同一个字,在不同剧白中,音节的长短可能不同。有些字音实际上只是中州韵的近似音。如苏昆白的“尤候”韵,绝大部分演员读方音,与《中原音韵》只是近似。越剧的几个入声韵,和《中原音韵》也只是近似。戏曲艺术中的这种近似音现象就是“相判”音。我们认为,它是一个特殊的音位问题。这种现象和外语翻译中的名词音译现象有点相似。不过戏曲语言的关系双方是字、词同源的,音译关系双方是字、词是不同源的。

三、角色特点。中国戏曲的不同角色其使用口白都有雅、俗的区分,一般生最雅,丑最俗,旦、净为中间,雅、俗兼出。雅念正音,俗偏方音。这一点吴语区的戏曲最为典型。吴语的浊母,生多说清音,丑多说浊音,自南戏起这一特点就显示出来,今苏昆、温昆都如此。京剧的表现最为突出。就全国剧种而言,京剧语言字音是较规范的,但角色特点很明显,生类重韵白,丑类用京白及土语俗音,旦、净类韵白、京白兼用,要求略宽。戏曲语言音韵的角色特点是生活的艺术化,有一定的实际依据。生多演古代书生、官宦、客观上多说官话雅音;丑多演小二、差夫,平时多说土语俗音;而旦、净身份复杂,语言间于雅、俗不等。戏曲语言音韵的角色化是塑造人物的一种艺术手段,是戏曲字音程式化的典型表现。

四、戏曲饰音特点。戏曲饰音不仅在音乐中出现,也在一般的话白中出现。表现在几个方面:1、话白声调饰音。在戏曲表演中,不管哪个剧种,其念字虽然以方言声调为基本声调,但在念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上扬的调一般上扬得更突出,下降的调降得更有劲,平呼的调拖音很长且高,下沉的调更沉重。以京韵白和瓯剧白为例,上声字升的很高,往往超出一般音域,“我”字最突出;下降调如“爸”字单用时,送音比生活用语有力且远;阴平调温州话读中平,瓯剧多作高平。声调装饰可能是语调的艺术化,但已和一般语调不同,因为戏曲注重在具体字音上,并且有程式化趋向。2、浊母清化。南方有些剧白对中古浊母字常清、浊变换来念,次浊母也很显著,如“我”字,随着声调饰音出现清化,另如“马”字、“恼”字、“老”字等都如此。京剧这类字的声母读音也有变化的,阴平、上声多不带浊流,而阳平、去声部分字常出现带浊流,尤其在演唱中如此。3、声调音乐化。中国的民歌和戏曲歌曲可以说是字音声调的音乐化,是包括单字调、连续变调和语调在内的声调综合音乐化。我们将乐句和语句的关系归纳为三句话:乐句是语句的板式化;调型的扩缩化;调值的修饰化。

上一篇:中国戏曲字音的构形原理   下一篇:戏曲表演时的呼吸要领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