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丑角分类介绍

秦腔丑角是秦腔艺术发展的产物。秦腔丑角细致分来有文丑、武丑,下又分方巾丑、袍带(官衣)丑、老丑、小丑、丑旦、贴旦、媒旦等,统而亦称为大丑与小丑。

秦腔丑角是秦腔艺术发展的产物。秦腔丑角细致分来有文丑、武丑,下又分方巾丑、袍带(官衣)丑、老丑、小丑、丑旦、贴旦、媒旦等,统而亦称为大丑与小丑。由于面部正中鼻梁上涂绘有白粉,形如豆腐干,亦称为“豆腐干”,秦人又俗称“白眼窝”“耍丑的”、“流丑的”(切注意其褒贬含意)。为了区别于“大花脸”、“二花脸”,又把丑称“三花脸”。总之,不管怎么称呼,均系丑角这个“行当”。

1、大丑,包括官衣丑、学士丑等,如《三滴血》之晋信书、《蒋干盗书》之蒋干、《审诰命》中的唐诚等。着名演员有马平民、苏牖民、樊新民等。

2、小丑,包括斜衣丑、皂衣丑、软巾丑等,如《杨三小》之杨三小、《荒郊义救》之花仁义以及花花公子、纨绔膏粱都属于这个行当。着名演员有汤涤俗、马平民、晋福长、阎振俗、王辅生、王定秦等。

3、武丑,主要扮演一些身怀绝艺、武功高超而又滑稽幽默的人物,如《赵飞搬兵》之赵飞、《盗甲》之时迁、《盗玉杯》之杨香武等。秦腔的武丑演员比较稀少,比较出名的是阎振俗。

上一篇:陕西秦腔艺术特点   下一篇:秦腔传统的表演程式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