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服饰介绍

红蟒:仅次于黄色的尊贵之色,如《铡美案》的陈世美、《甘露寺》的刘备即用此服。白蟒:戏曲中官高位重的忠臣可用此服。例如:《赵氏孤儿》“桃园进谏”之赵盾、《大报仇》之刘备所著即此。

一、蟒。红蟒:仅次于黄色的尊贵之色,如《铡美案》的陈世美、《甘露寺》的刘备即用此服。

白蟒:戏曲中官高位重的忠臣可用此服。例如:《赵氏孤儿》“桃园进谏”之赵盾、《大报仇》之刘备所著即此。

红蟒:仅次于黄色的尊贵之色,如《铡美案》的陈世美、《甘露寺》的刘备即用此服。

紫蟒:次于黄蟒与红蟒,但也经常用于高官显贵的官服。如京剧《大报国》李良穿紫蟒。

香色蟒:介于黄绿之间的一种色彩,有时偏录多,有时偏黄多些。如《三击掌》之王允、《甘露寺》之乔玄所穿。

黑蟒:性格刚毅或性情威猛之正面人物所穿,如《铡美案》之包公、《龙凤呈祥》之张飞,另外有些性格蛮横、凶残的权势人物也可用黑蟒,如秦腔《白逼宫》之曹操、《算粮》之魏虎。

绿蟒:身份较高的武职官员的官服。如《祭灯》之姜维、京剧《大报国》之杨侍郎。另有些山寨草蟒英雄也着此蟒。

二、官衣是中下级文职官员的官礼服,凡出场的文职官员在处理公务时一般都穿官衣。

官衣与蟒衣一样,也是圆领右衽,长袍大袖,袖端加“水袖”,身后之两侧自袖裉以下有“摆”,穿官衣时,一般也要佩戴玉带。所用衣料为缎料,所不同者,官衣的色彩为紫、红、蓝、黑等单色,而没有蟒袍上那遍及全身的彩绣花纹。官衣的不同色彩表示人物官阶的高低。紫、红级别较高,蓝次之,黑色最低。官衣虽无全身性的彩绣,但在胸部和背部各有一方形乡品,称为“补子”,绣以飞禽走兽、海水旭日等图案。

红官衣:往往作为考中状元、进士和官职升迁的标志。如《清官册》中之寇准、《钟馗嫁妹》之钟馗。

紫官衣:如京剧《群英会》、《三气周瑜》等剧中鲁肃所穿。

蓝官衣:多为七品县令一类级别较低的官员穿用。如《法门寺》之赵廉;也有些官职虽不止七品,但并非高官者也可穿蓝官衣,如《黄金台》之田单。因蓝色配白领白袖非常清雅,可以表现人物的清正廉明。

黑官衣:戏中门官、狱官、驿丞、虞侯、小县令等可穿黑官衣。如《春秋笔》之驿丞。有些无关紧要的人物,如果戏箱中无黑官衣可以用黑褶子代替。

三、对帔可以说是从帝王到乡绅都可能穿用的便服。戏剧中,皇帝在早朝以外的场合办公、设宴、待人接物则可穿用带有便服性质的帔,皇帝所穿用的叫皇帔,员外所穿的也叫员外帔。

帔一般由料制成,大领、对襟、长衣、阔袖,袖端缝有水袖,前胸正中对襟处有一对飘带,左右两侧自胯部向下开衩。

黄帔:帝王帔,如《白逼宫》之汉献帝,《打金砖》之刘秀所著。

红对帔:戏中青年人物在喜庆时刻所穿的服装。例如《玉堂春》中王景龙、《奇双会》之赵宠所著。

蓝对帔:对中中老年官员或告老还乡者,以及一些员外乡绅类人物可穿团花蓝对帔。如《二堂舍子》中刘彦昌、《大报国》中《观将》杨侍郎所穿。

四、褶子是通用性最强的便服。不论是皇帝、高官还是平民百姓,不论是文人还是武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在戏曲中都可穿用相应的褶子。京剧中也把褶子叫做“道袍”。(褶原读die(二声),信约定俗成读做xue,二声)。

白绣花褶子:武生或者武小生所穿,多用缎料制成,常常用左手拉开衣襟敞穿,所以褶子里子上也绣有图纹。如京剧《三岔口》之任堂惠、《斩姚期》中姚能所穿。

蓝绣花褶子:较为文雅的人物所穿用。如京剧《捉放曹》之陈宫、《乌龙院》之宋江所穿。

五、戏曲中武将在骑马出征等场合所穿的行头称作“靠”。靠是古代武将所穿铠甲的艺术形态。整身靠用锻料绣制,由多幅绣片缝制面成。圆领长身。

黄靠:穿黄靠的人物多以老将为多。如《反长沙》的黄忠、《金沙滩》的杨继业等。

红靠:穿红靠的人物多为刚烈忠勇的武将。如《小商河》的杨再兴、《一箭仇》的卢俊义等。

上一篇:秦腔特技绝招介绍   下一篇:秦腔花脸的唱法问题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