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角色行当(甬昆角色)

甬昆班社的演员配备,一般为二十五个人,行话称“二十五顶网巾”。其中副末、老外各一名。头、二、三榜老生及小生、大面、小面各一名,头、二榜二面各一名。

甬昆班社的演员配备,一般为二十五个人,行话称“二十五顶网巾”。其中副末、老外各一名。头、二、三榜老生及小生、大面、小面各一名,头、二榜二面各一名。又有所谓甬昆九旦,计为老、正、作、四、五、六、七、八、九旦各一名。高出于历史上原苏州昆班“十八顶网巾”的设置。甬昆的行当体制,既承袭了苏昆,又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有所发展、变化,形成了自身的特异的艺术特色。尤其是旦角分出七、八、九三个细家门,与苏昆的差别较明显。八旦是指艺徒充当的配角,九旦是指艺徒饰宫娥、丫环与小孩类零碎角色。而苏昆中唱做皆重的六旦主戏《西厢记·佳期》,在甬昆中却是九旦这一家门的开蒙戏。苏昆的作旦,以饰演年少男角居多,而甬昆却以闺门旦来充当。苏昆中五旦重头戏《白蛇传·水斗、断桥》中的白素贞,《狮吼记·梳妆、跪池》中的柳氏,甬昆却由刺杀旦(四旦)扮演。七旦又称“花旦”,是甬昆独有的一个家门,对演员的扮相、嗓音、眼风运用、身段表演乃至功、武功基础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它在甬昆旦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包银数亦被列为各旦之首。苏昆部分六旦主戏如《西厢记·寄柬、跳墙、着棋》中的红娘,《义侠记·挑帘、裁衣》中的潘金莲,《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的田氏,以及五旦主戏《玉簪记·茶叙、问病》中的陈妙常等角色,甬昆均由七旦应行。甬昆演员承担的细家门,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学旦角的先从九旦开始,待满师后再根据艺业程度和资质确定合适家门;学老生、小生、大面、小面均从三榜学起;学二面则从二榜起步。然后,随着艺业的提高,依次递升,并相应调整包银。但其中二榜老生较特殊,他实际上是武老生,不论长靠短打,都要擅长,由于各地观众大都欢迎武戏,因此,二榜老生通常都是班子中的重要台柱,也不乏红极一时的名角。虽然名位不及头榜,但武功卓绝、演技高超者,包银往往会超过正角。也有艺人为了本人声誉,宁愿放弃优厚待遇,由二榜升为头榜。不过,升了头榜以后,认为演武戏是二榜的任务,便不屑再演。有的班主为了营业盈利,常用提高包银和待遇的方法,使演员不图升迁。如民国初年红极一时的二榜老生陈云法(艺名陈月峰)、高小华皆是如此。当时,头榜老生月包银一般为八十元至一百元,而陈、高均破例为一百二十元。

上一篇:昆曲详情介绍   下一篇:昆曲角色行当(八脚头)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