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地花鼓的三种形式

南县“地花鼓”有“对子地花鼓”、“竹马地花鼓”、“围龙地花鼓”三种形式。“对子地花鼓”也称“单花鼓”,两男妆扮一旦一丑。丑角以系红巾或戴草帽蒂子、砣帽、酒蒂子为头饰。

南县“地花鼓”有“对子地花鼓”、“竹马地花鼓”、“围龙地花鼓”三种形式。“对子地花鼓”也称“单花鼓”,两男妆扮一旦一丑。丑角以系红巾或戴草帽蒂子、砣帽、酒蒂子为头饰,身着一套浅蓝色或黄色、黑色服装,手拿巴蕉扇、纸扇、绸扇为道具,在两眼和鼻子上划三道白粉,看起来像个“小”字,故称小花脸。旦角以顶绸帕、系手巾、扮仙头、巴巴头插红、黄色饰物,身着一套用被面做的红色的彩衣彩裤或彩衣彩裙,手拿丝织红绸、酒杯为道具。二人载歌载舞,按“十二月望郎”、“拖板凳”、“十月看姐”、“采茶”、“插花”、“扇子调”、“送财歌”等曲调的词意玩“套子”转“窝子”,特别是用扇子和手帕子来表达人物的情绪与性格。“竹马地花鼓”,一丑一旦的服饰妆扮与歌唱内容、表演程式与“对子地花鼓”相同,增加的主人公是位武士,她头戴红色仙头或戴白色礼帽,身穿白色或红色武打衣,手持马鞭,肩背或腰挎铺上各种颜色的竹马,与地花鼓的丑、旦穿插表演,走8字,绕圈子,玩套子,场面威武,表演细腻。围龙地花鼓,旦、丑的表演程式与对子地花鼓略有不同,进门有送财,出门有辞东,龙头龙尾联接十一节或十三节龙把子,配合地花鼓舞出戏珠、起井、盘柱、顶蝴蝶、睡罗汉等套式,或摆出五谷丰登字样,渲染喜庆和吉祥气氛。

上一篇:天沔花鼓戏的乐器种类   下一篇:地花鼓唱腔特色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