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的“翎子功”

川剧“搬翎子”的基本手法是以手的食指从翎足处探出顺势勾住翎子滑向翎梢,然后将中指和食指合并为剑指向内挽一个花子,再将翎梢指向目的处。

翎子功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功,川剧也然。川剧京剧相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程式。旧时曾有人总结:有“二龙戏珠”,“蝴蝶穿花”,“拨云探月”,“苏秦背剑”,“卧云望月”,“蜻蜓点水”等二十多种程式。特别是在〈八阵图〉中由戏圣康芷林创造的二十四个“凤点头”更是享誉全川,昭示后人。在这个戏中,当陆逊唱道:“一拜东吴仁义主”时,康芷林猛地将金冠带同翎子抛向内场,同时将水发乘机甩抻,恰似怒发冲冠之态,极好地表现了英雄末路的情感。以翎子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川剧叫做“翎子戏”,虽然,生旦净末丑都有戴翎子,耍翎子的戏,但是我所见到的真正以翎子作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基本上在武小生和花旦这两个行当中间。如,〈八阵图〉,〈凤仪亭〉,〈人间好〉,〈花仙剑〉……在其他行当中却不多见,一般就是蹬几个势口,摆几个造型。而在其他剧种中,则不然,其他行当也有以翎子为主要表演手段的剧目。如,秦腔〈赵氏孤儿〉中〈收孤〉一场,以花脸应功的屠安贾就是以翎子表演见长。因此,川剧的翎子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川剧“搬翎子”的基本手法是以手的食指从翎足处探出顺势勾住翎子滑向翎梢,然后将中指和食指合并为剑指向内挽一个花子,再将翎梢指向目的处。而京剧的基本手法是用拇指和虎口搬住翎身滑向翎梢,然后再转换为食指和中指夹住翎梢完成后续动作。在各个剧种中都各有其独特的绝技,如,晋剧的〈大小宴〉中的吕布就有很多翎子特技的表演,川剧也然。在川剧〈河梁会〉中周瑜原本要设伏诛杀过江来探视情况的刘备。当他发现刘备身后保驾护航的是威震华夏的关云长时,大吃一惊,眼见计谋难成,气得浑身发抖。有一位前辈老艺人表演至此,端坐在弓马桌上,面色凝重,浑身不动,唯见一双雉尾起伏摆动,摇曳不定,时人堪称一绝。有人出重金向他请教,他收下钱后说:“你回去穿一双靴子

,只用前脚掌着地,把脚后跟抬起来,用半边屁股轻轻地多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就成了。”某人回去一试就成功,方法虽然简单,然而得出这个诀窍却不知练了多久,由此可见前辈艺人惜戏,爱戏,炼戏之一斑。

上一篇:川剧的“翎子戏”   下一篇:川剧中的代角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