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曲牌为主要腔调加以编创。
根据剧本的内容格调,人物感情的变化,情节的进行,选择几个曲牌为全剧唱腔的基本曲调,并以此有机地、灵活地贯串到全剧的一些场次和唱段之中,构成了全剧唱腔音乐的基本音素。通过与语音的结合,再经过剪裁溶化、加工,形成了一种具有传统音调的唱腔。现举例如下:
1、传统唱功戏《扫窗会》,便以头板曲牌四朝元、二板曲牌下山虎、十八板、鲤鱼吐气等为主要腔调,板式上则以头板、二板慢、二板中、二板快、三板、尾声等进行排列联缀,使剧情发展层次鲜明、风格突出,是传统戏中的优秀唱功戏之一。
2、传统唱功戏《拒父离婚》,是以曲牌石榴花、相思泪、驻马听、驻云飞、梦云飞、云飞尾等为主要曲牌进行套用的。从板式上说是头板、二板慢、二板中、二板快、三板等。
3、传统唱功戏《蔡伯喈认象》,是以曲牌哭相思、梦蝴蝶、花月为主要腔调。
4、传统唱功戏《大难陈三》,则以曲牌红衲袄、哭相思为主要腔调进行编曲的。后来编创的《荔镜记》上集的唱腔,也是用此编曲手法编成的。
以上所举各戏,说明了以传统曲牌为主要曲调,保留不同曲牌的特色,经过艺术处理,能使唱腔格调统一、特点鲜明、优美悦耳,特别是塑造古代人物形象更有它优异方便之优点。
二、以潮剧传统唱腔和音乐为基础,借鉴运用潮剧传统板式和结构形式,从人物形象出发重新构思唱腔,使新创作的唱腔既不脱离潮剧唱腔的风格特点,但又不是具体属于哪一个曲牌。
这种编曲手法,是在剧目内容对音乐唱腔要求的基础上,经过一番选择概括,重新编创出新的唱腔。如《辞郎州》,便是以此方式进行唱腔音乐创作的。剧中的“劝郎”、“辞郎”、“盼郎”的几段大唱腔,比较有个性特色。
“劝郎”是以二板中——二板快——二板中——二板快——二板中——二板快——散板谱曲的;“辞郎”是以二板慢——二板快——二板中——二板快——二板中——二板快——三板最后合唱以二板中作结束;“盼郎”是以二板慢开头转大段的二板快作结尾。在不同板式变化中,结合内容要求,处理好强弱关系,使唱腔具有感情和层次感,同时也具有自已的独特个性与色彩,颇受广大观众欢迎。
三、以潮剧传统唱腔音乐为基础,并有目的有选择地吸收兄弟剧种和其他一些乐种的某些唱腔音乐成份,经过溶化,润色,创新编创出一种既有人物感情又不脱离潮剧风味的新唱腔。
如潮剧《春香传》,就是吸收广东音乐的一些成分,结合潮剧传统唱腔音调和潮剧板式特点,经过糅合而编创出来的。剧中的“爱歌”、“别歌”,具有清新优美,舒展流畅,同时又具潮剧风味特色,为广大群众所传唱。
四、现代潮剧的唱腔编创
在解决现代内容与传统艺术形式的矛盾上,解放以来潮剧也作了不少努力。潮剧传统唱腔音乐有较强的抒情性并形成一定的程式。如何让唱腔更好地塑造时代英雄人物,是关系潮剧剧种的存在与发展的问题。经过新音乐工作者和艺人的通力合作,细心琢磨,终于在现代潮剧《江姐》这出戏中,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该剧能从时代精神人物性格和潮剧唱腔音乐特点出发,故而整个戏的唱腔音乐布局合理,层次鲜明,节奏起伏,随感情而变化。伴乐的配置、击乐的运用也都依据人物感情需要结合传统程式作了推陈出新。特别是在唱腔上,依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创作出具有人物而又具有潮剧风味的唱腔来。剧中主人公江雪琴和双枪老太婆及其他的反面人物徐鹏飞、伪警长等的唱腔都具有个性。较好地塑造了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全剧唱腔音乐既统一协和又具有鲜明的人物特点与潮剧风韵,表现出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其中较集中的几场唱腔,更有其独到之处;剧中第二场在幕后合唱曲之后,江姐唱了“盼亲人”一段沁人心脾的抒情唱腔,抒发了江姐与丈夫——华蓥山政委彭松涛将会见的革命情、同志情、夫妻情。曲调以轻三六调为基础,并把传统的二板中和三板慢的曲式进行糅合溶化为一体,曲调大方朴素、情深意长。在“想必是映日红枫颜如火,想必是经霜青松志益坚”、“他为党为民甘劳瘁,他时时对我教诲语千遍”中,曲调优美流畅明朗,感情真挚,协和统一。
当江姐在城楼边得悉彭松涛为革命壮烈牲牺时,在合唱“松涛松涛我的亲人”引句下,江姐悲愤交织地唱了一大段二板中的“活五调”唱腔。这段唱腔曲调流畅,情真意切,讴歌烈士的革命遗志,字字血、声声泪,感人肺腑。最后以强烈的节奏,高唱“革命到底志如钢,血债要用血来偿。革命的重担我承担”,曲调转为三板快,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现了江姐誓为革命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第三场是描写江姐与双枪老太婆相会的重头戏。全场戏以念诗、对白、独唱、对唱、帮唱、后台合唱的形式为贯串。以歌唱为主,起伏变化,自然默契。特别是其中的大段唱腔。刻划了人物的内心矛盾:为怕对方伤心,各自掩盖抑制住内心的悲痛,唱腔紧随着内容的发展,以起、承、转、合方法,有紧有松、有刚有柔、自然贴切、情意饱满。整个曲段多以二板对偶曲式和轻三六调为基础,顺畅易唱、朴素具情,较好地该划了江姐与双枪老太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贞的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