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木林县湘巴藏戏具有700多年历史,是藏戏蓝面具派的四大流派之一。它起源于十八世纪末,七世达赖时期。八世班禅、九世班禅对湘巴较为重视,扶持了一段时间,逐渐壮大,自成一派。主要流行于南木林县的多确、卡则、琼、山巴等地。解放前夕的戏师根角,才艺出众,乐观调皮,谙熟剧本,他是八世班禅选定的戏师,在湘巴藏戏史上影响最大。
早先湘巴藏戏不去拉萨支差,有一年迥巴藏剧团去拉萨支差参加雪顿节,过雅鲁藏布江时翻船,死了不少艺人,剩下少数日吾齐艺人,到南木林找了一些湘巴艺人去了拉萨会演。以后湘巴影响大起来,规定了《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公主》和《直美滚顿》轮换去拉萨演出。湘巴藏戏整个风格特点较接近于江嘎尔,现在艺人多数已经去世。
湘巴藏戏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创新完善,不断吸收融汇新的富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内容,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生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调。其唱腔高亢嘹亮,粗犷豪放,表演入神、细腻,别有一番韵味。整个剧目象征着香河流域人民勤劳勇敢、奋发向上、战天斗地的精神,象征着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湘巴藏戏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历年的拉萨雪顿节上都能以其独特的风韵赢得观众的好评和喜爱。
湘巴藏戏保留了《文成公主》、《赤美贡旦》、《朗萨文波》等传统剧目,成为在当地各种节庆活动中必演的文艺节目,深受当地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最近,日喀则地区把南木林县多角乡命名为"湘巴藏戏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