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藏戏朗达(戏曲唱腔)基本上是无伴奏清唱,即便是载歌载舞表演中,也只是用鼓钹两种打击乐器伴奏。鼓钹点子是西藏各地方剧种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各种舞蹈、表演伴奏。同时也起描写环境、衔接唱念和统一节奏等作用。鼓钹点子多从藏族最古老的民间“野牛舞”“狮子舞”“鼓舞”和大型民间传统歌舞“甲谐”,以及藏族的原始抗灾歌舞“吉达吉嫫”等歌舞艺术的鼓钹点子中吸收并加以发展。
使用方法与朗达一样,也以人定曲、专曲专用,尤其是在传统剧目里,每个人物都有反映其个性的鼓钹点子。鼓钹点子虽源自各种民间艺术,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戏曲表演的需要,已演变成一套与民间鼓钹点子不同的具有戏曲特色的击奏方法。各剧种鼓钹点子在具体的击奏、点子的变化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成为藏族观众区分不同藏戏剧种的标准之一。他们从不同方向传来鼓钹点子的敲击声,判断出正在上演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