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唱腔

壮剧的主要唱腔叫正调,女脚色起唱都带“快哥来”(意即“哥快来”)三字,男脚色起唱都带“侬阿里”(意即“妹在哪里”)三字,明显带着壮族情歌风味。

北路壮剧的音乐唱腔属联曲体形式,唱腔主要包括正调、平调、卜牙调、毛茶调、骂板、恨板、哭调、哀调等,部分角色有特定唱腔。除正调外,还有供不同角色使用的几种唱腔,如武士用“武公调”,老人用“老汉调”、丑角用“丑角调”等多种曲版。南路壮剧包括壮族提线木偶戏和马隘壮戏,唱腔主要包括平板、叹调、采花、喜调、快喜调、高腔、哭调、寒调、诗调等。南路壮剧在行腔时,还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帮腔形式,演员在台上演唱,乐队在后台助唱。帮腔多用在起板首句和唱段收尾的衬词、拖腔,末句为重句全帮。这种帮腔手法,无论在制造舞台气氛,烘托剧情环境,还是对人物内心感情的的揭示,渲染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壮剧的主要唱腔叫正调,女脚色起唱都带“快哥来”(意即“哥快来”)三字,男脚色起唱都带“侬阿里”(意即“妹在哪里”)三字,明显带着壮族情歌风味。其曲调比较自由,可根据剧中人物感情需要加以变化发挥。此外,还有悲调(近似“皮簧”哭头、滚板)、小调等。伴奏乐器有胡琴(比京胡细长,琴筒用牛角制成)、二胡、三弦、月琴等。打击乐器有脆鼓(竹制小鼓)、大鼓、铓锣、大锣、大小钹、大号等。剧目有根据壮族历史传说改编的《侬智高》,民间生活小戏《瞎子闹店》、《李元庆舂碓》,移植汉族戏曲剧目《薛平贵》、《金纱帕》,以及新创作的现代戏《万年树》、《曲折的水沟》等。

上一篇:壮剧唱词   下一篇:壮族习俗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