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壮剧—广南沙戏

至清光绪年间,沙戏在广南已很普遍。同治庚午举人、广南才子陆贷秋暮年观沙戏即作《竹枝词》一首:“老人厅畔筑高台,勒少勒帽得得来,笙箫鼓乐相杂奏,咙哑一声戏场开。”

至清光绪年间,沙戏在广南已很普遍。同治庚午举人、广南才子陆贷秋暮年观沙戏即作《竹枝词》一首:“老人厅畔筑高台,勒少勒帽得得来,笙箫鼓乐相杂奏,咙哑一声戏场开。”清末,受外来戏曲的影响,壮族沙支系一些有文化的民间艺人,把固有的民歌、音乐、舞蹈、说唱、武术等融为一体,搬上舞台,形成了沙驱。沙戏的特点是舞蹈性强,以扇子为主要道具,生用团扇,旦用折扇。主要曲调,女唱“乖哥来”,男唱“依阿里”。布摩也把设坛打醮的锣鼓法令,祈神驱邪的咒语、鬼符搬上舞台,作为开台、收台程式。伴奏乐器主要有缧马腿骨制作的胡琴和鼓、芒等。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建立了北路的底圩、坡佣、弄追、西松和东路的里叩、乐贡6个沙戏班。民国以后,又建立了北路普卡、者卡,东咱板蚌、老寨4个戏班。

上一篇:云南壮剧—富宁土戏   下一篇:北路壮剧的音乐唱腔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