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腔流派唱腔。创始人是粤剧演员新马师曾。新马师曾自幼随师傅细杞习艺,打下深厚的传统技艺基础。特别勤于习唱,好学不倦,学习、继承粤剧传统的唱腔,基础扎实。他善于吸纳众家之长,常到歌坛听女伶演唱,从中吸收唱功技巧,为已所用。亦曾到上海学京剧,借鉴京剧的演唱技法和唱腔旋律,融汇到粤剧演唱之中,自成一家。“新马腔”的特点在于他声音宏亮,音质极佳,高低自如,响遏行云。演唱音域之广,常人难及,在《魂化瑶台夜合花》中唱段:“与卿卿到蓬莱,你为了孤至受害。”音程大跳,由低音1滑到6音。依然饱满圆润。再者是在演唱中好拖长腔,在拖腔中好翻高音;并能在拖腔过程中,寻觅到旁人较难察觉的偷气呼吸位置进行快速的换气,使整个拖腔一气呵成。如在《胡不归哭坟》乙反二黄“惨对凄凉哭祭。”的拖腔,就充份体现了“新马腔”这方面的特色。还有就是他口嵌功夫甚佳,叮板稳准,擸字不徐不疾,喜欢在唱词中加入“孭仔”之虚字,习惯使用“口个的”、“系咯”、“?”等广州话助语词加在唱词的头和尾;有意以此彰显其口嵌与法口的功力。凡习新马腔者,必遁此径。咬字实,底气足,不喜行腔时故作强弱跌宕,他不论变化复杂的旋律,或是单音,都喜欢一贯到底,恣意酣畅。新马师曾擅唱南音、长句滚花、二黄、反线中板等板式。几乎每首首本名曲都有这些板腔,每在重复的板式中显出其不同的唱法技巧,在平实中见功力。正因为有上述特点,故习“新马腔”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声线要好,否则难入其门,所以欣赏“新马腔”者众,学“新马腔”较难。传承“新马腔”较有心得和成就的,是他晚年所收弟子彭炽权。此外梁无相、严泽芳等演员亦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