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表演行当。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之一。俗称贴旦,也有因省略笔画而简称为“占”。贴是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解释:“旦之外,贴一旦也”。指同一剧中次要的旦脚,多扮演较“旦”(正旦)年轻的女子。在传统粤剧,贴专门扮演戏中年青貌美的少女。早期粤剧以武场戏为主,旦(正旦)在戏班中的地位和戏份都较贴为重要,旦脚按惯例不演潘金莲那样的反角,因此,象《金莲戏叔》、《荡舟》等戏中的主角是不符合封建道德规范标准的年青女子,就由贴旦去扮演。清同治期间,粤剧十大行当重新整合,以花旦代替了贴旦。因粤剧演剧风格的变化,当时花旦的与原来贴旦表演职能也不尽相同,象传统“大排场十八本”中《四郎探母》、《辨才释妖》、《打洞结拜》、《酒楼戏凤》等戏,都由花旦担纲主演了。贴的行当称谓自始再没有在粤剧中出现。到粤剧实行六柱制后,第三花旦实际上祧承了传统贴旦的演戏风格和表演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