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在华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剧种。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流行于晋北、内蒙古、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有慢板、夹板、二性、垛板、流水板、三性板、倒板、滚白、介板、花腔等的分别。传统伴奏乐器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由梆胡、二弦、三弦、四弦、笙、笛、唢呐等组成,武场乐器由板鼓、马锣、铙钹、手锣、梆子、战鼓、堂鼓、碰铃、小音锣等组成。北路梆子的唱腔具有高亢激越、淋漓酣畅、稳健粗犷的特点,同时又结合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咳咳腔”等自成一体的唱法,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质朴淳厚、豪爽大方的性格。在戏曲发展史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中,北路梆子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北路梆子历代名家辈出,上世纪五十年代,涌现了贾桂林(小电灯)、董福(狮子黑)、高玉贵等一批表演艺术家,曾两进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近年来虽然戏曲境遇困难,但北路梆子以其独特的艺术神韵,仍然受到观众的喜爱。于2006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