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伴奏

在漫长的戏曲音乐长河中,戏曲音乐是汇集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曲调和民间乐器的优秀成果发展起来的。其中演唱占主导地位,演奏则是辅助性的,称为伴奏。伴奏虽然在整个戏曲音乐中处于辅助地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漫长的戏曲音乐长河中,戏曲音乐是汇集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曲调和民间乐器的优秀成果发展起来的。其中演唱占主导地位,演奏则是辅助性的,称为伴奏。伴奏虽然在整个戏曲音乐中处于辅助地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戏曲伴奏是戏曲唱腔的最有力的支持部分,对唱腔起着烘托作用。它与唱腔、演唱三者紧紧相联,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伴奏不仅使演唱增添华彩,还通过引子、过门、尾声、行弦等,来补充唱腔的未尽之情;既作为演唱的辅助手段出现,又充分发挥器乐艺术的特长。伴奏是指通过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和代表剧种特色的主胡等乐器的独奏、合奏、重奏及协奏,在演出中起到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可概括为“托、保、衬、垫、补”。所谓“托”,是用与唱腔相同的旋律在同度或高8度衬托。所谓“保”,是在伴奏的帮助下,使演员节奏、音准、速度、感情有所依靠凭借,不致荒腔、走调、脱板。所谓“衬”,是在唱腔的旋律之外,增加一些细小的花音,使旋律更加流畅丰富。所谓“垫”,是在唱腔逗与逗之间、句与句之间有空隙的地方,垫充几个连接性质的短时值音符,使整个乐句更加连贯,俗称“垫头”。所谓“补”,是补足唱腔所未唱足之音,使旋律更为完整,如过高过低的音,或过长的乐句尾调,演唱者可以省略,由伴奏补足。“补”的另一个含义,则是补充唱腔感情之不足,或唱句之间的思想过程,在过门及行弦中由伴奏乐器加以即兴补充。

上一篇:戏曲伴奏的其他形式   下一篇:壮剧的伴奏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