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昆腔也属于“曲牌联套体”。昆腔是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昆山一带,经当地音乐大师顾坚的改进,至明初产生了昆山腔。以后在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又经魏良辅吸收海盐、弋阳腔的长处,继承北曲的音乐成果,创立了水磨腔。其曲调犹如“水磨”,宛转细腻。伴奏乐器采用笛、箫、笙、琵琶等。清代前期就传入金华一带。其曲牌甚多,不少与宋词的词牌相同,如好事近、醉花阴、一剪梅、满庭芳等,昆腔不仅对高腔有影响如曲牌名和乐器伴奏,乱弹中的四种基本曲调,相互都有密切的关系。乱弹中的“乱弹尖”、“龙宫调”乃是昆弋腔演变成乱弹时的过渡形式。乱弹尖是乱弹中最难学的曲调,这种曲调的风格与高腔、昆腔如出一辙,固定格式,不可随意改动。如浦江乱弹《芦花絮》、《打樱桃》、《打花鼓》、《山伯访友》、《浪子踢球》、《贵妃醉酒》等,徽班乱弹《昭君出塞》等,均发自乱弹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