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脸谱的分类

脸谱因剧种不同,勾法和谱式也各具特色。秦腔有整脸、三块瓦脸、四大块脸、五花脸、旋脸、斜皮脸、通天柱脸、老脸、两膛脸、象形脸、标志脸、两面脸、巴巴脸、大白脸、二白脸、半截脸及花三块、花四块等。

脸谱因剧种不同,勾法和谱式也各具特色。秦腔有整脸、三块瓦脸、四大块脸、五花脸、旋脸、斜皮脸、通天柱脸、老脸、两膛脸、象形脸、标志脸、两面脸、巴巴脸、大白脸、二白脸、半截脸及花三块、花四块等。汉调二簧有红花脸、十字脸、麦子脸、起旋脸、五花脸、六分脸、吊膛脸、元宝脸、蝙蝠脸、瞎子脸等。

整脸:用黑或白勾画出入物的眉、眼、鼻、口的轮廓,面部其余部分只用一种色彩涂绘,以红脸、白脸、黑脸居多。如红脸关公、白脸曹操、黑脸包公等。

三块瓦(窝)脸:用黑色勾出眉、眼、鼻窝及嘴角的轮廓,使两边面颊和前额形成三大块的构图谱式。另一说是以两眼窝和鼻嘴窝形成的三块窝构图,又称为三块窝脸,如《破宁国》中的常遇春,《姬家山》中的武三思等。

四大块脸(又称十字门脸):以通天柱、冲天纹将前额分成两半。加上眉毛以下,鼻梁两边的面颊勾成四大块构图。如《御果园》中的尉迟敬德,《斩姚期》中的姚期。

五花脸:由三种以上色彩,构成具有复杂花纹图案的谱式。因两颊色彩的不同又分为:黑色为主的称黑花脸,如《过巴州》中的张飞;以绿色为主的称绿花脸,如《玉虎坠》中的马武;以鼻梁为界线,面颊两边构图对称的称碎脸,如《四平山》中的李元霸,两边不对称,形成肌肉和嘴眼扭曲的称歪脸或斜皮脸,两颊或额头图案里呈旋状的又叫“起旋脸”,如《斩单童》中的单雄信,《推涧摘梅》中的侯上官。

象形脸:是在花脸中加上动物图案的谱式。它寓意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特异本领,如《苟家滩》中的王彦璋,用青蛙图纹,象征他深清水性。

标志脸:用器物星相等标志人物奇特智能的构图,如《黄河阵》中的三教主,用日月八卦图纹,象征他有神机妙算的本领。

老脸:以粉色勾画两颊,表示其年迈,如《黑叮本》中的徐彦昭。

两面脸:一边为俊扮,一边为净扮的构图,如《武采桑》中的钟无盐。

两膛脸:以眉毛为分界,上下形成两半截谱式,如《游西湖》中的廖寅。西府秦腔中将两张脸谱上下套画为一幅的构图,以及眉毛斜劈而分画两半者,均属此类勾法。其斜画者,称为斜脸。如半红半白的刘谨,斜脸刘彪,两张套画的巨灵神等面谱。

巴巴脸:又称娃娃脸,是不戴髯口的花脸,如《斩秦英》中的秦英。

吊膛脸为汉调二簧的特有面谱,是一种脸形窄长,眼须下垂的别致谱式。

特殊人物的脸谱,另有勾法,如西府秦腔《上元驿》中的李克用勾独眼;《黄河阵》中的燃灯佛勾金脑,画蝴蝶纹,用棉花贴成燃灯。

各剧种中的丑角多为三花脸谱式,面勾豆腐干、枣核、蒜头、老鼠等图案。关中有些地区还有用鸡蛋壳贴脸勾绘的特形脸谱,图形奇特。

上一篇:秦腔脸谱的风格特色   下一篇:秦腔“髯口”的化妆艺术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