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板式

秦腔被誉为是梆子戏的鼻祖。它是有其固定的板式的。唱戏首先要懂板,这样才会把唱段发挥的淋漓尽至。秦腔的基本板式有三大类:二六板、慢板(分安板和塌板)、垫板。

秦腔被誉为是梆子戏的鼻祖。它是有其固定的板式的。唱戏首先要懂板,这样才会把唱段发挥的淋漓尽至。秦腔的基本板式有三大类:二六板、慢板(分安板和塌板)、垫板。

拦头板:一般情况下垫板下来是慢板或拦头板再下来是二六板。

齐板:齐板必须安排在唱段的末句。把节奏撤慢,一般有尾奏过门。齐板之后,常是没有弦乐音响伴奏的道白。它意味着前一种戏剧情节、或环境气氛的暂时结束,而且各色人物暂时不需再唱。如《柜中缘》:开开门儿四下看,门外到底眼界宽;《赶坡》:正行走来用目看,见几个妇人把菜剜。

砸板:砸板是指在一个唱段中某一句(上句或下句)迅速停顿的标记。随着唱句的嘎然而止,即时用一声响乐紧急裁断,并不改变节奏形态,以便剧中人物在没有乐声的静场里进行叙述。如《赶坡》:大哥临行对我将,五典坡有个王(衣)氏(打)夫(打)人(仓)。

时唱时白,有唱有百,白中加唱,唱间带白。白问、唱答,或唱问、白答。砸板显示了剧中人物各自不同的急切心境。

黄板:黄板是指一出戏的最后一个唱段结束的方法,表示此后再不会有唱句出现。其方法通常是,在最后唱段倒数第二句的倒数第二字,提出准备。亦即将第六字(七子句),延长一拍并用一锤击乐,将正规节奏截断,改原节奏为散板,再敲三棰,接着将末句最后一腔唱完,以菜碟子击乐点收尾。如《别窑》:若要我把心放(ang ang ang)展(衣打打0仓),除非是贫郎(打仓仓仓0)转回还(打仓才打仓0)。

歇板:在二六板的唱腔中,为了插入道白或者动作表演,常将唱完的上句或下句结尾,进行歇板停留。停留后,游弦乐曲不断,根据需要,还可随时恢复原板接唱。不过,游弦的节奏将原2/4变成了4/4,以便演员在舒缓的乐声中,进行其所需的道白与表演。如《杀狗》中,上句歇板(苦音):站在门外用目望。

再如下句歇板:青丝儿倒挂枯树稍,枯树稍。留板:留板是一种暂歇的落板形式。留的方法是,在一段完整唱段的下句或一段唱词的上句,作出预示。如七字句,将第三、四字加速,或十字句在七、八、九、十字处加重语气、拖长时值、打散节奏,转入游弦。在乐声中,道白、做戏。自己或其他角色可起原板再唱。有时还用击乐送剧中人物下场,待别的角色上场时再接唱。如《藏舟》、《三回头》:上句留板:田公子遭大难并无抱怨,静悄悄坐一旁低头安眠。月光下把相公仔细观看(转入游弦后另叫板,起板头过门接唱)。下句留板:将身儿打坐在庭堂以上,等一等他回来细问端详(接小生上唱欢音二六板)。有人将二六板结束法的齐板、砸板、黄板,称为完满结束,把留板、歇板称有人将二六板结束法的齐板、砸板、黄板,称为完满结束,把留板、歇板称为不完满结束。

上一篇:脸谱的分类及图案介绍   下一篇:秦腔五大特技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