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考,但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它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9人。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西皮影演出的实况。经过宋、金、元、明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流行全国各地的皮影戏在清代呈现出繁荣局面。
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如今,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皮影戏开始于汉朝,主要依据《汉书·外戚传》的记载:相传汉武帝刘彻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过早去世,汉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彻夜难眠。这时候,有齐人少翁深知汉武帝的心事。他花了3个昼夜,用皮子雕刻了和真人一样大的李夫人形象,涂上颜色,学着李夫人生前的动作,在室内挂起了一块白色方形帷幕,点上灯烛,让汉武帝坐在方帷外观看,少翁贴着帷幕操纵皮人,那影子就像真人一样…… 从汉朝起,皮影戏慢慢发展,各地的乐调、民歌、唱腔、戏剧、雕刻、剪纸等艺术元素深深地融会其中,而因中国各地风俗的不同,皮影各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