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皮影戏声腔分类

孝义皮影戏分皮腔、碗碗腔两种声腔。皮腔影戏以纸窗亮影,故又称“纸窗腔”;碗碗腔影戏以纱窗亮影,故又称“纱窗腔”。

孝义皮影戏分皮腔、碗碗腔两种声腔。皮腔影戏以纸窗亮影,故又称“纸窗腔”;碗碗腔影戏以纱窗亮影,故又称“纱窗腔”。

皮腔的主奏乐器是小唢呐,唱腔朴实,明快,粗犷,活泼,有四句式和上下句式两种结构,保留有联曲体混合节拍和强起强落的特点。由于以吹奏乐器伴奏,故又称"孝义吹腔"。不少专家认为,孝义吹腔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吹腔之一。其形成年代早于梆子戏,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声腔演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碗碗腔又名“月调”“影调”,其形成年代晚于皮腔。它的主奏乐器是呼胡、月琴(无品)、二弦,打击乐的特殊乐器是铜铃和节子。铜铃俗称"碗碗",用响铜做成,用细铁棒敲击,参与唱腔和曲牌的全部伴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别有一番特殊风味,碗碗腔由此而得名。

碗碗腔音乐为一种特殊的板腔体,唱腔尾音多用"虚词假声腔"。这种假声拖腔,以“咦”“呀”虚词唱出,加上呼胡、月琴的滑弦伴奏,委婉缠绵,优雅动听,抒情性很强,听起来有一波三折、柔情似水的特殊韵味。这也正是碗碗腔音乐最迷人的地方。

上一篇:孝义皮影的皮腔   下一篇:孝义皮影的审美价值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