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皮影戏的演出有以下五种:1、“庙会戏”。在庙会上演出,如二月二文昌会、六月十九观音会等;2、“愿戏”。为许菩萨之愿,事成必须还愿。凡许演一场戏愿者称“愿戏”;3、“青苗戏”。在栽秧后到秧苗转青时演青苗戏除蝗虫;4、“太平戏”。秋收秋种后的闲冬季节演“耍戏”,以娱乐为主;5、“民俗礼仪戏”。民间办生祝寿、打三朝、办房子酒、办满月酒时演出。
巴中皮影戏演出的剧目在三至四百个左右。除《封神榜》上的神话戏外,就是《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上的历史故事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在小学生中非常走俏,地方戏《斩巴蛇》、《牡丹灯》、《四下河南》深受群众喜爱。
皮影戏的演出是在亮子上进行的。而亮子又是挂在由12根斑竹竿组成的一个竹架子上。着地4根柱子称“四大天王”,拉扯“四大天王”的八根横担为“八大金钢”。左边中间有一根不剃枝的立柱,名曰“上天梯”,专挂锣鼓、丝弦之用。竹架正中横绷的绳子叫“中堂绳子”,用来挂正角皮人;左边一根叫“走堂绳子”用来挂女角皮人;右边的走堂绳子用来挂杂角皮人。演出结束要下桩,拨下人头,将头、身分开入箱存放。头放在“帽篓子”里,生角头放在“夹须子”里,兵器放进“宝篓子”里。只有吼班儿头终年不下桩,下了桩皮影剧团会莫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