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皮影戏的7大特征

制作技艺复杂,皮影制作要经过选料、制皮、雕镂、彩绘、压平、定缀、合成而完成。皮影雕刻刀法精细,线条明畅,设色艳丽,人体结构比例匀称,布局巧妙。

同朝皮影戏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形成了以下特征:

1、制作技艺复杂,皮影制作要经过选料、制皮、雕镂、彩绘、压平、定缀、合成而完成。皮影雕刻刀法精细,线条明畅,设色艳丽,人体结构比例匀称,布局巧妙。雕刻的人物形象,武士强悍,精神饱满,旦角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雕刻的舞台装饰(如:金銮殿、帅帐、书房、绣阁、真窗实门)富丽堂皇、气势宏大,花木怪石,奇特多姿,为群众欣赏、收藏的佳品。

2、皮影操作技艺:一个好的签手需要几十年的经验积累,达到一幕戏同时操纵4个人,是表演技艺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3、板腔体系:它与全国所有板腔体系戏曲的艺术结构形式相同。但由于受地区语言,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比较明快、高亢、细腻、华丽,在诸路中最具有代表性。

4、角色行当,碗碗腔虽属小戏,但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具特色。

5、演唱特点:同朝皮影戏的音乐细腻、幽雅、婉转、缠绵、唱腔美妙动人,小生、小旦、青衣真假声结合使用,吐字多用真声,拖腔多用假声,并有其独特的发声与润腔方法,老生、老旦、顺生、丑角全用真声,花脸用净音(即喉音),而唱腔多用花音。并且唱白由男性一人承担(是抱月琴,说戏的)。

6、演出分工明确,五人便可“灯下敷陈千古事,影中博舞:鼓乐声”。

7、1956年原朝邑县沙底业余剧团将皮影戏碗碗腔传统剧“王允献连环”搬上大舞台。

上一篇:同朝皮影戏的历史渊源   下一篇:李兴儒皮影表演的三大绝技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