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唱腔分类

闽剧的音乐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四大类组成的:粗犷激越的“江湖调”,通俗平畅的“洋歌”,典雅婉约的“逗腔”,清新活泼的“小调”。

闽剧的音乐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四大类组成的:粗犷激越的“江湖调”,通俗平畅的“洋歌”,典雅婉约的“逗腔”,清新活泼的“小调”,其中前三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弋阳腔、昆曲和徽调的影响,并保留着高腔的帮腔形式,后台帮腔叫做“掏岭”。又有吸收自"唠唠"的部分唱腔和曲牌。演唱时男女均用本嗓,其特点是高昂激越,朴实粗犷,但也有细腻柔婉的唱腔。

“逗腔”有15种板调,特点是在曲中转折和结尾处多有“哎”“依”的虚腔,主要曲牌有“自掏岭”“宽板”“急板”等。

小调系本地和外地传入的俗曲俚歌,很丰富,主要有“西湖亭”“琵琶怨”“新茶花”等。此外,从徽戏、京剧吸收的如“大补缸”“七句半”等。

辛亥革命后,不少京剧艺人转入闽班教戏,所以闽剧音乐也吸收了皮黄调。

上一篇:闽剧的曲牌   下一篇:闽剧流行地区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