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全面突围
上个世纪90年代后,由于受到大众流行文化的冲击,吕剧的发展陷入了低谷。新创剧目少,专业队伍缩水,观众流失。面对吕剧的现状,山东省文化厅和省内吕剧艺术团体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03年,山东省文化厅召开了吕剧音乐创作研讨会。最后专家们形成的共识是:吕剧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创作上不断创新,要在整合山东地方戏剧资源的基础上,把根扎到柳子戏中,把枝叶伸展到山东民歌中,最终把吕剧打造成真正能代表山东戏剧水平的“鲁剧”。2004年,省文化厅针对人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04年全省吕剧中青年演员大赛”,这次大赛历时最长、参赛人数最多,是十多年来我省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以培养吕剧后备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比赛,又一批吕剧新人崭露头角。
就在人们怀疑吕剧的生命力的时候,山东省吕剧院推出了现代吕剧《补天》,并在全国推出。该剧以建国初期8000名山东姑娘应征戍边,开发建设新疆为题材,热情讴歌她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补天》自2004年初排出后,一年时间,演出170余场,创收230余万元,足迹遍及京津沪鲁,大江南北,走到哪轰动到哪,宣传群众近百万,受到有关国家领导人接见,获得高度评价。2004年底被中国演出家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演出盛事优秀奖”。2005年11月15日,大型现代剧目《补天》入选入选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4—2005年度十大精品剧目”,成为我省首个国家十大舞台精品剧目,堪称我省文化艺术界的一件大喜事。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演员。在《补天》这部史诗剧中,山东省吕剧院就派出了7位国家一级演员像高静、董家岭、焦黎、李萍、文宗哲等悉数上阵,并且还启用了一批像“红梅大奖”得主李燕及孔令文、李莎、刘丽娜等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演员,使得整个舞台充满朝气、满目生辉。《补天》的成功,使沉寂了几十年的吕剧又重新活跃起来,山东吕剧开始全面突围。
2006年底,经层层遴选,山东省吕剧院的《画龙点睛》和烟台吕剧院的《海殇》入围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戏)评比展演。吕剧《画龙点睛》是继《补天》之后,山东省吕剧院再次全力推出的又一台重头戏,作为此次展演的开幕大戏,打响了第一炮,精彩剧情赢得满堂彩。《画龙点睛》曾到过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演出,场场爆满,所到之处都非常受欢迎,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各个层次的观众都很喜欢。
由烟台市吕剧院创排而成的《海殇》是以甲午海战为背景,重点展现了方伯谦、邓世昌、林履中三人的妻子在遭遇海战惨败后各自的悲剧。该剧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受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资助奖励。
百年吕剧,这颗齐鲁文化凝结出来的璀璨明珠,正渐渐焕发出新时代的炫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