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京剧剧目以演中国历代的神话故事、历史大事件、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自远古时期,到尧、舜、禹及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京剧都有剧目演出。
京剧音乐是“板腔体”。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变化多样、快慢疾徐、错落有致。它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导板、原板、慢板、快板、散板是主要板式。乐队是以“吹、打、弹、拉”等形式为演出伴奏,主要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笛子鼓、大锣、铙钹、小锣等。
京剧服饰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高贵典雅、色彩鲜明、服装大多为手工刺绣,采用中华民族的传统国案,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有很高其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堪称一绝。
京剧人物脸谱,多姿多采,性格鲜明、形象突出,为世人所称道,且有种脸谱版本面世。
自1919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东渡日本演出后,至今京剧的足迹遍及全球,对中、西文化交流、人民友好往来,增进团结、友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