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的行当与特色

二黄的行当,分为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嗓音运用上,四旦、八贴用假音(小嗓),其余各角用本嗓。

二黄是京剧主要声腔。原作二簧。二黄在胡琴上的定弦是52弦。二黄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

二黄的行当,分为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嗓音运用上,四旦、八贴用假音(小嗓),其余各角用本嗓,即一末、九老用“苍音”,二净、六外用“虎音”,三生、十杂用正音,五丑、七小用尖音(细音)。舞台表演,向以细腻精到、认真传神为观众所赞赏。它讲究创造角色,要求把握人物性格与身份、情态,做到含情入理。《打龙棚》中郑子明、《二虎山》中王英等角,唱角、行腔皆须在乐器伴奏下边歌边舞,唱、做结合,以充分表现其特定性格与内在感情。其次,讲求按照所写地理环境与人物籍贯,准确使用方言、土音,往生育一个名角须习数省口音。如《三搜府》、《法门寺》须讲北京话,《渔舟记》得说湖北话,《张松献图》得说四川话,《打龙棚》得说晋中话。借此以增强故事的地方色彩或人物的某些特征。再者,讲求分析角色,猜度心理,注重在表演动作中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

在脸谱勾画上,二黄各路亦别具特色。安康派讲求笔调细致大方,敷色匀称、鲜明;洛镇派讲求“直线要直,圆线得圆,白的一大片,黑的一条线”。原存脸谱有名有姓,一人一戏者,约计四百幅。类型大致有三块瓦、十字脸、吊膛脸、麦子脸、旋转脸、豹子脸、阴阳脸等十余种。许多脸谱勾有动物、植物、星辰、兵器、文字、图案以及宗教标志。其中赵匡胤、闻太师、包文正、关公、张飞等等人物随着年龄、时间、环境与遭遇的不同,在脸谱勾法上也相应有各种变化。即使同一人物在不同戏中,亦按其特定情景构图、敷色诸方面各有讲究。可见其细致、传神。

上一篇:京剧唱腔板式 二黄原板   下一篇:反二黄慢板的唱腔特点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