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是京剧界响当当的“四大名旦”,连一般不熟悉京剧的老百姓也都是家喻户晓。这是20年代以来中国京剧界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了。
四大名旦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是公众选举的结果。
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的《顺天时报》公开发起选举“名旦”。选举的办法是:群众可以把印在报纸上一角的选票剪下来,填上所要选举的对象。集中后唱票。这次选举没有规定的名额,但却规定了被选举的对象必须是挂头牌的当家旦角,并且要有个人的小本戏为限制。
选举的结果: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朱琴心共六人入选,当时被称为六大名旦。但是,不久朱琴心辍演,后来徐碧云也告别了舞台。因此只有四大名旦了,这就是最早四大名旦的来历。
四大名旦在艺术上不断地进取、精益求精,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剧目问世,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各树一帜,保持了在戏剧舞台上稳固的地位。
随着“四大名旦”的出台,京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层出不穷,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演员脱颖而出。
1940年北京《立言报》根据群众的要求邀请了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在北京新新大戏院演出了两场《白蛇传》。
四个人各自都演出了一折自己的拿手好戏。李世芳演《产子·合钵》、张君秋演《祭塔》、毛世来演《断桥》、宋德珠演的是《金山寺》。他们各展自己的特长,精彩的演出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从此,这四位演员被人们公认为“四小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