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历
高庆奎幼坐科庆祥和科班,从师贾丽川及贾洪林学文武老生,12岁登台为谭鑫培配演娃娃生。1919随梅兰芳赴日本演出。后曾搭杨小朵“翊文社”、刘鸿声“陶永社”、谭鑫培“同庆社”、俞振庭“双庆社”演出。18岁变声后从李鑫甫练武功学把子。
1921年高庆奎自组庆兴社,与郝寿臣、沈华轩等演于华乐戏院、中和戏院、吉祥戏院、明星影院等剧场,他还重排、改编、整理了一批历史剧,并将有关的内容排成“本戏”,如全本《鼎盛春秋》(包括《战樊城》、《文昭关》、《刺王僚》止)全本《逍遥津》《哭秦庭》、《豫让桥》、《赠绨袍》、《马陵道》、《史可法》、《醉遣重耳》、《苏秦张仪》、《窃符救赵》、《浔阳楼》、《应天球》等戏。时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须生“三大贤”。名列三十年代“四大须生”之一。
1923至1929年间,高庆奎曾率班社五次赴沪演出。1933年,与梅兰芳一起在上海天蟾舞台挂“双头牌”演出。1934年5月,高庆奎嗓音失润,直至无法正常演出。1938年,高庆奎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后至富连成社任顾问。1942年2月4日(腊月十九)凌晨5时40分故于烂熳胡同寓所。
创立高派
高庆奎初宗谭派,嗓音复原后,更加甜脆宽亮,高亢激越,音色丰富,他又吸收孙菊仙、刘鸿升的演唱特点,并借鉴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之唱法,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高派”。
一些人认为高庆奎创立的“高派”就是调门高,这是一种误读。高派艺术除唱腔艺术高亢激越以外,还在于演员能演老生、花脸、老旦等几种不同行当的角色。其演唱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做工深刻细致,精于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气口“满宫满调”、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