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初期的徽剧

明末清初,西秦腔等乱弹声腔流入安徽,受当地诸腔影响,逐渐衍变,形成了徽调主要唱腔之一的拨子。拨子高亢激越,常和当地委婉柔和的吹腔在同一个剧目中配合使用,习称“吹拨”。

明末清初,西秦腔等乱弹声腔流入安徽,受当地诸腔影响,逐渐衍变,形成了徽调主要唱腔之一的拨子。拨子高亢激越,常和当地委婉柔和的吹腔在同一个剧目中配合使用,习称“吹拨”。

由于它产生和流行在枞阳、石牌(今怀宁)、安庆一带,先后被称为枞阳腔、石牌调或安庆梆子。吹腔脱胎于由弋阳腔和昆山腔衍变而成的四平腔,五声音阶,属南曲系统。

上一篇:清代中叶的徽剧   下一篇:明代中叶的徽剧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