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之四:帮唱

帮唱在过去草台班是比较盛行的,习惯叫“帮腔”。这是种比较原始的民间歌唱方法。黄梅戏早期因受灯会和高腔的影响,没有胡琴伴奏,均是以锣鼓为节,一唱众和,即尾句帮腔。

帮唱在过去草台班是比较盛行的,习惯叫“帮腔”。这是种比较原始的民间歌唱方法。黄梅戏早期因受灯会和高腔的影响,没有胡琴伴奏,均是以锣鼓为节,一唱众和,即尾句帮腔,也如高腔的帮腔,将尾句唱词以众和的方式形成简单的重复,这也是很古老的南戏歌唱方法。另外也有种帮腔,是属于有音无义的如《珍珠塔》中的《佛腔》,每句后面都有“那么,那么”或“那弥子哆,阿弥子唆,佛呵佛呵!佛佛一个那么”。

这种帮法,仅起“和声”的作用,没有任何意义,显然是来自“佛唱”。进城以后,这类帮腔已逐渐从舞台消失了。五十年代初,经过戏改,这便逐步为幕后合唱所取代。如《女驸马·洞房》一场,大幕拉开,红烛高烧,公主与冯素珍各坐一边,各怀不可告人的心事:一个是庆得佳婿,衷心向往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一个是如坐针毡,热锅上蚂蚁,焦愁着今夜如何过关。作者这时运用了幕后合唱,用第三者的调侃口吻,说他们俩一个是怎样怎样,另一个又是如何如何。通过对比,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也可说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夸张描写。但比之电影,就未免逊色。因为影电可以充分运用“特写”手法,当唱到公主时,它就把镜头摇向公主;唱到冯素珍时,又把镜头摇向冯素珍。而这都是舞台艺术办不到的。因观众的视野是整个舞台,与演员是有一定距离的。

上一篇:黄梅戏唱词句式   下一篇: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之三:对唱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