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特色

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它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尽显黄梅戏特色。

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它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尽显黄梅戏特色。

黄梅戏唱腔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脱胎于民歌小调,属曲牌体,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平词渊源于高腔、弹词、罗汉桩、道情、吹腔、徽调、京剧等声腔,属板腔体,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

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是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字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上一篇:黄梅戏主腔腔体的形态   下一篇:黄梅戏的来源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