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花鼓戏的表演形式

随州花鼓戏擅长表演一些唱、做生活小戏,演出剧目从独角戏(即一人演唱)、二小戏(小旦、小丑)、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逐渐发展到六根台柱(即六个行当:小生、小旦、小丑、二旦、青衣、老生)。

随州花鼓戏擅长表演一些唱、做生活小戏,演出剧目从独角戏(即一人演唱)、二小戏(小旦、小丑)、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逐渐发展到六根台柱(即六个行当:小生、小旦、小丑、二旦、青衣、老生)。无“皇帝”出场是随州花鼓戏剧目中独特之处,如确属剧情需要,也只是在幕后搭腔。表演艺术取材于当地生活原素。代表人物罗银(演花旦、青衣)嗓音好,表演真实感人,表情动人、在扮演《打载缝》女主角鞭打裁缝时,做功到位,“脚站的稳、眼瞅的准、鞭打的响,身上又不疼”(被打者)。当时流传有两句顺口溜:“看了罗银戏,回家不怄气”,“看戏抱枕头(错把枕头当孩子),管他本头不本头”来赞美他的演技。代表人物聂太金在《血汗衫》剧中扮演陈氏,在表演一口把碗咬破时,碗破嘴却丝毫未损,感情真挚,技艺高超。代表人物李福元十五岁拜师学艺,半年后登台演出。十七岁时,在河南省桐柏县八里畈和王庄等地演出,观众把戏院围墙挤倒了,因而一举成名。在唱腔方面他总结出二十个字的演唱经验:“音准板稳,唱清吐明,快慢起煞,低声托起,高声远应”。在表演艺术上,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出了十八个字的表演要领:“顶、眉、鼻、领、有、是、禀、请、手、眼、身、法、步、气、急、愧、愁、欢”。例:花脸看对方看头顶,旦角看对方时看眉,小生看对方时看鼻,内角看对方看领,各行当有各行当的表演动作特点。解放后,在组建随县花鼓剧团中,李福元作出很大的贡献。

上一篇:郧阳花鼓戏的特色   下一篇:随州花鼓戏的声腔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