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洲影戏的唱腔,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运用了民间音乐、民间歌曲、民间小调、叫卖调、哭丧调,又借鉴了兄弟剧种的声腔音乐,最终成为现在独树一帜又十分完美的板腔体声腔音乐。
凌源皮影戏的唱腔有平唱和硬唱之分。平唱的词格韵脚是上仄下平;硬唱的词格韵脚是上平下仄,唱腔不行腔不拉韵。硬唱又有七字言、五字锦之分。除了生、旦、净、丑基本声腔外,还有旦行多用的大悲调和凄凉调。
慢板是皮影戏的主要板式,艺人们又称大板。节奏型是一板三眼,即4/4的节拍。在实际演唱中根据不同的情节又分为大慢板(每分钟约20—40拍)、中慢板(每分钟约40—60拍)、紧慢板(每分钟约60—80拍)。一个唱段中,又分上下句(又称曲头)、数唱(又称曲身)、锁板(又称曲屋)。女腔慢板(老旦唱生腔除外)曲头上句落“6”,即羽调式,下句落“1”,即宫调式,锁板尾句也落“1”,从中可看出旦角慢板是羽、宫交替调式。男腔慢板,曲头上句落“1”为宫调式,下句落“2”为商调式,所以说男腔慢板是宫、商交替调式。慢板,在皮影戏中演唱速度徐缓,节奏平稳,腔调丰富曲折,旋律性强,长于内心描述、景物描写和平缓的叙事。
常用的板式之二,二六板,又叫流水板。节奏型是一板一眼,即2/4的节拍(每分钟约60—100拍)。上下句及锁板句的落音与慢板相同,只是演唱速度加快。皮影戏各行当、各种词格都可用二六板演唱,抒情道景、对唱叙事都可应用,也是行内熟知易学的板式。
常用的板式之三,快板。快板有板无眼,即1/4的节拍。调式与二六板相同。快板又分为紧打紧唱和紧打慢唱两种演唱形式(每分钟约100—120拍),适于表现紧急、激愤的情感。
常用板式之四,散板。它类似摇板,无板无眼,演唱中不行腔不拉韵,如数如唱,适于表达激昂、愤忾的场面。
悲调,在皮影戏中旦行多用。表现生离死别、痛不欲生、声泪俱下、嚎啕大哭的情节。演唱时多由哭头转为大悲。实践中多是由:“我的夫哇”、“我的娘啊”等引入,接唱散板哭腔。哭腔唱词有时两句,有时四句。无论是两句还是四句,都是在唱词尾句的下半句转入大悲调。多为一板三眼,4/4的节拍,基本节奏型是每句两小节,上下句多为板后起,末眼落。上句落“5”,为徵调式,下句落“2”,为商调式。数唱结音落“2”,同为商调式。
凄凉调,在凌源皮影界又称作老韵、凄凉韵、路途悲等。这是旦行专门用来表达凄凉悲惨、有泪无声、悲切冷落情感专用唱腔。它速度徐缓,每分钟约40—50拍,上句落“6”,下句落“1”,是羽、宫交替调式,其音乐形象、行进旋律中“4”音频现,这是突出特点。如今,评剧的“凡”字大慢板,就是由皮影戏的凄凉调演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