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4类:1、川调;2、打锣腔;3、洞腔(即师公腔);4、小调。川调,源于山歌及民歌。按调式分为宫调式、羽调式两种,宫调式强调六级音,羽调式强调七级音,花鼓戏味特别浓厚。打锣腔源于哼歌及劳动号子,原来仅用锣鼓、唢呐伴奏,人声帮唱尾腔,得名打锣腔,现在基本上取消了这种帮腔形式。洞腔,源于师道音乐,所以,也称师公腔。川调、打锣腔、洞腔,统称为正调,正调的结构比较方整,大多以“对仗”或“起承转合”为结构形式,反复运用。小调是一些比较原始的民歌、山歌、城市小调和丝弦小调,表现情绪较为单一。某些小调发展较大,能表现多种情绪,编入了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