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花鼓戏的主要声腔

岳阳花鼓戏主要声腔叫“琴腔”。“琴腔”曲调有单句子、夹句子、梦调、阴调、哀调等。其他民歌小调如思夫调、相思调、闹五更、十绣、回门调、十杯酒、梅花引等,常穿插其间使用。

岳阳花鼓戏主要声腔叫“琴腔”。“琴腔”曲调有单句子、夹句子、梦调、阴调、哀调等。其他民歌小调如思夫调、相思调、闹五更、十绣、回门调、十杯酒、梅花引等,常穿插其间使用。“琴腔”受汉调影响是很明显的。岳阳花鼓戏有不少剧目也是以“琴腔”为主的,所以它在湖北南部、东南地区演出时,因音乐同源,语言相近,群众很容易接受,很喜欢看,并叫它“提琴戏”。

岳阳花鼓戏和长沙花鼓戏第二种声腔都叫“锣腔”。“锣腔”也叫“打锣腔”即演唱时用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人声帮腔。解放前荆州花鼓戏也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50年代才加入文场伴奏。无论是岳阳还是长沙的花鼓戏在本地锣鼓音乐如木皮调、木马调、辞店调、四六调、八同牌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汉调皮黄某些板腔音乐,形成导板、三流、急板、散板等板式组合结构。

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第三种声腔叫“小调”,为地方性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色彩。如民歌小调采茶调、望娘调、倒板调、四季青、采莲船调、洗菜心等。但作为过门、过场音乐也搬用了汉调某些锣鼓经,如万年欢、一枝花、扑灯蛾、得胜令、柳摇金、傍妆台等。

上一篇:花鼓戏川调   下一篇:常德花鼓戏的声腔艺术

站内看点

站内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