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一般认为是由宋杂剧的“副净”演化而来,又称“花脸”,扮演男性人物。根据所扮演人物类型和表演艺术特点,又分为袍带花脸、靠架(甲)花脸、草鞋花脸、粉脸,猫儿花脸等。
靠甲花脸:又称“靠架花脸”。多扮演武将,扎靠子,穿龙箭,讲究架子功,如《古城会》中的张飞,《别姬》中的项羽等。
袍带花脸:多扮演文官,穿蟒或官衣,围玉带,表演着重唱、念,讲工架,如《金貂记》中的尉迟恭,《铡美案》中的包文正,《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等。
草鞋花脸:川刚独特的净行类别。多扮演草莽英雄或性格直爽、粗犷、风趣之类的人物。一般着打衣,不一定都穿草鞋。表演着重唱做,特别讲究式口美,如《芦花荡》中的张飞,《木马驿》中的费文龙,《铁龙山》中的牛乃臣等。
粉脸:实际为袍带花脸的一种,又称“粉净”。多扮演权奸佞臣或无道昏君之类的人物,常穿蟒。川剧的粉净,不似京剧粉净那样画涂浓厚的白粉,只是在脸上揉上一层淡淡的水粉,因而称为“肉粉脸”。如《血带诏》中的曹操,《连环计》中的董卓,《东窗修本》中的秦桧等。
黑头:又称“黑净”。多扮演刚直、忠耿之人。囚其脸谱以黑色为主.故称黑头,如《踏五营》中的郑丫明,包公戏中的包文正等。
武净:亦称“武花脸”。表演上着重武打,如《潞安州》中的炎罕太子、哈达郎君,《卧牛山》中的周仓等。
猫儿花脸:川剧独特的净行类别。在剧中多作为粉脸角色的爪牙,或饰心怀叵测的小人。其脸谱的特点是:不勾满整个脸部,只在脸上画一块比三花脸(丑)的“豆腐块”面积稍大的“阅饼”,故又称“二饼饼花脸”,如《放裴》中的廖进忠,《把宫搜诏》中的华歆等。
二花脸:因其所扮人物均非剧中主要净角,故称“二花脸”;也称“副净”或“二净”,类似小生行中的二小生、旦行中的贴旦。如《永巷宫》中的吕龙、吕虎、吕豹,《打銮清宫》中的王朝、马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