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迎贤店》源于传统大本戏《情天侠》,剧中太原籍书生常诗庸千里迢迢,应聘岭南,途中盘缠耗尽,困守客栈,起初穷困潦倒,受到店婆的讥讽嘲弄,在叫卖字画并受义士相助获得银两之后,店婆立刻百般奉承。《迎贤店》生动地刻画了店婆“两张面孔一般用”的势利、丑陋嘴脸,成为川剧丑角戏的经典。
店婆这个角色在外行看来也许只是滑稽可笑趣味十足,但在川剧人看来是一大难点:“最难的便是两张面孔一般用,这个店婆在书生潦倒之时讽刺嘲弄,之后见钱眼开阿谀逢迎,这种人物态度的转换非常难把握,必须要做到生动自然才能让观众信服,让剧情有真实感。老师周企何塑造的店婆无疑是最成功的,《迎贤店》不仅是川剧艺术形象塑造的最高峰,也是川剧最有代表性的一折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