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潮剧成为一种社会场域,具有3个方面的特殊要素。首先是语言的起点。不同语言的使用对应不同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诱发互换民族身份与语言的要求。泰语是泰国的官方语言,潮州方言即潮语是外语。这一关系是先在的国家规定,蕴涵着社会结构的位序。在泰国,泰语代表国家地位、官方形象,潮语代表社会地位、民间形象。酬神潮剧的剧本是汉语言文字,舞台语言是潮语;泰语潮剧的剧本与舞台使用语言则均为泰语。其次是演员的媒介身份。语言承载着民族或族群的灵魂,在泰国潮剧的排演与观演中,其交换的实现必须通过演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酬神潮剧的佬族演员渐多,泰语潮剧演员多为华族。从代表官方权力与秩序的国家意义上看,泰国佬族地位较华族高;在以民间习俗与约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层面,华族地位比佬族高。泰国潮剧作为一种关系构型的特殊性在于演员的语言种类与民族或族群身份的互换。最后是演出团体的社会目标。社会层级差异导致人员的流动。现代群体位序的确立使人们强烈渴望通过努力改善自身或群体,增强在社会文化或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作用。酬神潮戏班和泰语潮剧团目标迥异:通过公共性戏曲演出,前者期待满足民间需求,获得更高的社会回报;后者希冀凭借官方认可,提升自己的国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