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是福建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之一。故事为:福建泉州人陈三,送兄嫂往广南上任,路过广东潮州,在元宵灯会上与富家女子黄五娘邂逅相遇,互相爱慕。黄父贪财爱势,将五娘允婚富豪林大,五娘不满,心中愁闷。陈三重来潮州,乔装磨镜匠人,进入黄府,五娘在绣楼投以荔枝和手帕示爱。陈在磨镜时,故意将镜摔破,借口赔宝镜,卖身为奴。后林大强娶五娘,陈三和五娘得丫环益春相助,私奔回泉州。
荔镜记是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出于中国大闽南地区的潮州及泉州一带,作者已失佚,主要为曲牌(剧本)型式,用戏剧来表演。内文词语用潮州话及泉州话混合著写,可谓最早的一部闽南语出版品,故事内容在叙述陈三(泉州人)五娘(潮州人)爱情故事曲折之过程。之后荔镜记也传于台湾,并有歌仔戏的戏码演出,迳称为《陈三五娘》,为歌仔戏传统四大出之ㄧ,广受台湾人民的喜爱。因荔镜记的自由爱情故事与中国传统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冲突,所以此剧在明清两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过还是广受大闽南地区的群众欢迎。而闽南地区有俗谚谓“嫁猪嫁狗,不如"共"(与)陈三走”(女孩子嫁来嫁去的,倒不如嫁给陈三这类人)。
叙述泉州人陈三(陈伯卿)送兄陈伯贤赴广南任所,路经潮州,在元宵灯市与五娘(黄碧琚)邂逅,互相爱慕。黄之父母已将五娘许配豪富林大,下聘之日,五娘踏坏聘礼,赶走媒人。翌年,陈三重游潮州,两人再遇,五娘投荔枝订情。陈三乔装磨镜匠,打破宝镜,卖身黄家为奴。在婢女益春促使下,两人终成连理,并相偕私奔。陈三被捕入狱,幸得其兄相助,与五娘团聚。此剧带有鲜明的叛逆封建礼教色彩,讴歌男女自由婚姻,为封建卫道者所不容,明、清两代一再遭到禁演。全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梨园戏、高甲戏、潮剧、莆仙戏、芗剧的传统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