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调的演出与民间的庙会敬神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彩调最常上演的场所就是民间庙会,它是依附于特定宗教活动的集祭祀、游艺和商贸于一体的民俗活动,一般在神灵的诞生日举行,庙会祭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演戏酬神。
旧时彩调多伴随着庙会、还愿酬神或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演于城乡集镇。不同地域不同场合的演出,有不同的风尚习俗、宗教禁忌以至特定节目。比如说它有一种打加官习俗。
彩调的“打加官”一般是在正式演出之前进行。在锣鼓“一条龙”的乐声中,一名旦角手捧托盘上台,里面放着一顶“加官帽”(跟传统戏中县官帽相似),代表全体演员预祝前来看戏的观众青云直上、加官晋爵;托盘里还装有观众或主家赠送给戏班的礼物,有一个司仪隐于幕后,在这时将礼物名称和赠送者的姓名向观众宣读。每报一件,台上的旦角就将其向观众进行展示。司仪报完礼单,便代表戏班向观众讲“彩话”致谢。一般是祝愿大家步步高升、丁财两旺,但有一句“彩话”是最后必说的——“加官谢赏”。如果主家、观众送了匾额,这是彩调班的最高荣誉,这时戏班就会派出两个旦角“打加官”,表演用“大出场”,对舞要讲究协调、优美。舞毕,燃放鞭炮,然后开始演戏。